《赌神2》于1994年12月15日上映,由王晶执导,周润发、梁家辉、邱淑贞、吴倩莲、吴兴国、谢苗等人领衔主演。这部作品在香港本土创下5252万港元的票房配资行业查询,不仅打破了当时的纪录,更成为香港影史首部本土票房突破五千万的电影。然而,从影响力来看,《赌神2》远不及《赌神》。其原因不仅在于电影质量的差距,更在于它至今未被主流视频平台完整收录。换句话说,尽管票房辉煌,它也不过是港片的“最后一次荣光”。
1994年时,香港电影在中国台湾的影响力已经走向衰退。黄金时代里,中国台湾的院线主要依赖港片支撑,但随着西方影片的引入,尤其是好莱坞大片的冲击,港片逐渐失去了竞争力。部分香港电影人的贪婪更加速了这种局面,使台湾片商不得不以“西片”作为市场竞争的鲶鱼。为了迎合台湾市场,不少港片在题材和立意上刻意迁就,《赌神2》便是其中的代表。片中涉及对台湾的影射和抹黑内容相当明显,不过在此暂且不作赘述,主要聚焦于影片本身。
展开剩余79%剧情上,《赌神2》并未逊色于前作。《赌神》之后,王晶在处理续集时并不敢马虎,他将影片打造为一部“江湖式赌片”,叙事更偏向正剧,以高进的复仇为主线,中间穿插若干小故事,情节跌宕起伏,格局宏大。故事可以概括为:高进妻儿被害,他被迫隐匿,遭遇磨难,蛰伏待机,最终复仇。
王晶素来被称为“拷贝忍者”,擅长拼贴、剪切与嫁接。他在喜剧方面时有佳作,但其实更擅长构建复杂的正剧叙事。面对像“赌神”这样一登场就处于巅峰的角色,剧情难免失去张力。为了打破这一困境,《赌神》中让高进失忆,而《赌神2》则安排他承诺亡妻,在一年内不能再赌,也不能承认“赌神”的身份。这样的设定,使主角的行动受限,故事得以展开。
反派的塑造在《赌神2》中更为饱满。相比《赌神》中突兀登场的陈金城,《赌神2》的仇笑痴贯穿全片,他的手段与阴谋被层层铺垫,逐渐逼近“能压赌神一头”的程度,从而为剧情增添紧张感。与此同时,王晶又融入了喜剧元素,这是他在拍过《赌侠》《上海滩赌圣》后,深知市场喜好而作出的调整。影片中的喜剧担当落在梁家辉和徐锦江身上。
梁家辉在喜剧表演方面或许不及周星驰那般天马行空,但与刘德华相比,他的表现更受认可。事实上,梁家辉早在1992年凭借《92黑玫瑰对黑玫瑰》的喜剧演出,就曾击败《审死官》的周星驰,夺得影帝。虽然这一结果并不足以证明他完全胜过周星驰,但至少显示出他的喜剧潜力。他的银幕形象常带有“贱格”的味道,让人印象深刻,不过在喜剧类型中,形象相对单一。
值得一提的是,虽然喜剧桥段让影片更加轻快,却也削弱了《赌神》原本那种江湖传奇的厚重感。除此之外,影片依旧少不了“女神”元素。王晶的镜头明显偏爱邱淑贞,她在片中留下了经典的“红衣叼牌”造型,成为影史名场面。而吴倩莲的表现则显得朴素,但也因此开辟了她的另一种银幕形象,后来在《新龙门客栈》中塑造出类似“孙二娘”的叶小雁一角。
在主题上,《赌神2》强化了“反赌”的立意。第一部更多被传奇色彩掩盖,使人容易忽略高进的悲剧性;而在续集中,影片不断强调因赌博而起的苦果——高进所爱之人皆因赌局而离去,他自己也身陷孤绝。片中,高进直言“这种烂赌仔有什么值得喜欢”,亡妻也强调“十赌九输”。由此,《赌神2》在立意上高出一筹,甚至让人猜测王晶本人对赌博颇为厌恶。
戏外花絮同样有趣。拍摄期间,谢苗的父母曾问周润发,孩子究竟是继续读书还是留在娱乐圈发展。周润发的回答坚定——读书。巧合的是,片中饰演谢苗父亲的柯受良也向周润发询问类似问题,答案仍然是读书。这足以说明周润发对“求学”有着真切的认同。谢苗此后的发展曾一度停滞,但近年来他又凭新作《火遮眼》重新回归大银幕。
另外,影片中还出现一个“特异功能大师”张宝成,但实质上只是魔术师,并无超能力。这似乎暗含王晶的态度:即使没有周星驰式的“特异功能”设定,他依然能拍出叫座的赌片。或许这也是他在和周星驰暗暗较劲的一种表达。
总的来看,《赌神2》是一部汇聚正剧、喜剧、江湖传奇和女性魅力的商业大片。它票房辉煌,却也折射出港片黄金时代的尾声。辉煌之后便是衰落,而《赌神2》恰恰是这一转折的缩影。
发布于:福建省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